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Lily写在前面:自从陶勇医生后受伤后,我一直都很关注他的近况。最开始是惊叹于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意志坚强,但后来就在想,是什么令他没有因为遭遇不幸不公而产生丝毫的仇恨和消沉?是什么令他成为这样一个具备仁心大爱的人?本文作者清浅也有这样的疑问,并在看了陶勇医生最近的直播后得出了她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和我的思考不谋而合。所以我得到了她的授权转载这篇文章,并在文末分享了一点我的想法。
 
清浅,曾经的乡村教师,现在的教育公益从业人员,自我成长的探索者。本文转载自她的公众号“清浅的自留地”。
 
(陶勇医生照片来自网络)
 
何其惨烈,又何其平静
 
昨天我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陶勇医生在好大夫做了一场直播,有四百多万人观看了直播。这两个多月,凡是陶医生的消息我都很关注。
 
两个月前陶医生被患者砍成重伤,看了视频才知道,居然严重成那样,头上三刀:一刀砍在枕骨上,差半公分,枕骨就碎了,如果枕骨碎了,脑子流出来,一个人也就挂了;其中一刀砍在颈后的脊椎上,差一点点,陶勇医生就会变成高位截瘫;还有一刀砍在脖子上,也是差一点点就砍到颈动脉,如果颈动脉破了,血液喷溅而出,人也就玩完了。再加上手上和身上的伤口,事发当日,陶医生整个人看起来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因为水肿和脑积血,陶勇医生真的变得“一个头两个大”。
 
这些话听得我心脏一抽一抽的,而陶勇的两位见过大风大浪的医生朋友,看到了他的伤情以后,完全受不了,精神支柱粉碎,需要药物治疗。
 
而陶勇说:这确实就是个坎,是个坎,你就得过。如此而已。
 
然后陶勇说,他还希望回到临床,继续做医生,如果做不了临床医生,也会以其他方式耕耘在这个领域。
 
他怎么没有崩溃,没有创伤后应激症,他居然不想逃离,还要接着往前冲?
 
毫无疑问,陶勇医生是个强大的人。之前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人在面临死亡威胁时,可以怎么做;现在他从死神手中逃脱后告诉我,可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如何看待人生。
 
我对内心强大的人有着无法抑制的敬仰之情、以及想要明白他为何可以如此强大的探索欲。
 
这之于我而言是一个绝佳的生命教育,虽然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
 
强大的源头
 
陶勇医生告诉大家,他的强大来自于他的职业:首先来自职业的对象——患者,其次是他对职业的理解——他视眼科医生这个职业为信仰。
 
他分享了自己印象很深刻的几位患者。
 
其中一个是两岁的河南小孩,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个病不仅仅会让人失明,还会让人丧命,她家里又很穷。
 
但是孩子的父亲哪怕在北京四处飘零,住地下通道、住火车站等等,还是坚持医治这个孩子。治了十年,孩子的命保住了,但是双眼还是都摘除了。
 
然而这个神奇的孩子和这个神奇的父亲,居然还很幸福快乐。
 
有的孩子嘲讽这个小孩穷、没家的时候,这个小孩说,我有我爸爸,只要有我爸爸在的地方就是家。
 
这太令我震撼了。
 
贫穷、疾病、飘零、被人嘲笑,这可都是让我痛苦的一些因素,这个女孩会有这种阳光心态,是因为她有山一样沉稳的父亲,她确定她的父亲会和她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
 
这个孩子内心拥有完整的安全感,而她的父亲,那个平凡的河南汉子,又何以能够如此坚韧而温厚呢?
 
有这样不离不弃、坦然面对疾病和贫穷、阳光幸福的人类,让我的心里感到很温暖,也让我对人类的悲观论调慢慢有了改观。
 
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做得到一件事情,那么就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做到这件事情的基础,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选择权在于自己。
 
这个河南父亲,穷,没有社会地位,放在当下的一些价值评价体系里,十足的底层,可我却觉得他无比高大。他靠谱、坚韧,在那种情况下都能活下来,不但自己活下来也要让孩子活下来,不但活了下来,还能活得那样生机勃勃,不是那种颓然衰败的半死不活,这样的生命力真是鼓舞人心啊!
 
后来,这个父亲听说了陶勇的事情,给他转了一千块钱,陶勇没收。
 
第二个案例仍旧是一个小孩,只有六岁。这个孩子得了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身体过于虚弱,得了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到陶勇那儿求医的时候,双目已经失明。
 
病上加病,治疗过程很痛苦,孩子为了给家里省钱,只打表麻,不打全麻,而且她的眼睛最终也没有好转。
 
后来她参加了一个绘画比赛,把她做治疗的过程画了下来,这幅画得了奖,孩子得到了一笔五千块钱的奖金,她从中拿了一千块钱捐给上面提到的河南小孩。
 
爱心就像项链一样,串啊串啊,啊!多么璀璨的一条项链啊!
 
陶勇又讲到了他们的医护专列行动,就是一群医生坐上专属列车,去老少边穷给当地百姓义诊,治疗白内障。陶勇他们在江西乐安遇到了一个阿婆,那个阿婆很老很老了,而且得了其他病,将不久于人世。家里就她一个人,但阿婆想给自己亲自做一件寿衣,因为当地有这样一个习俗,只有穿上这件寿衣,她才能和自己的老伴和儿子在阴间相遇。这就是她请求做白内障手术的原因。
 
但治疗这个阿婆很棘手,风险很大,而且“也不划算”,但最后陶勇还是给阿婆治好了白内障。
 
一个星期以后,阿婆穿着自己做的寿衣去世了。相信去的时候应该很安详。
 
我们经常说,人啊,都是会老会死的,可是我经常看到,我们这个急急忙忙的社会是很嫌弃老人家的,也不见得真爱孩子,不讲社会这么大的词,我自己有的时候也会嫌弃父母和孩子的慢、迟钝、不合时宜。我怎么了?
 
我其实并不是嫌弃老人孩子,我是嫌弃“慢、不合时宜、性价比不高”这样的特征,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摆脱这些特征,痴迷“速度、效率、杠杆”。
 
当然,世界并非非此即彼,而是任何一个方面,如果过犹不及,就总会埋下祸根。我们这么讨厌某些特征,其实也是被这些特征所控制,害怕自己有了这些特征被唾弃。但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缺憾的。苛责别人的我们,其实真正苛责的是那个不被自己所满意的自我。
 
陶勇医生在很多时候其实也有担心,因为很多患者本身有其他重病,所以眼科手术结果如果不尽如人意,你很难说清楚,是和手术本身有关还是和患者本身的病有关,但他最终还是去做了。
 
而陶勇医生那种悲天悯人的特性,让他拥有了一双非常细腻的眼睛和丰富的内心。将眼科医生视为信仰,又让他不会轻易动摇。所以他能够从“既没有回扣,也不会让自己升职,甚至会有很大风险”的义诊中,感悟到职业的价值、幸福的感受和生命的意义。
 
想象一下,如果是一个把升职加薪赚外快看成职业全部意义的医生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收获的就是满腹牢骚。
 
我在做老师的时候,看到有一些老师抱着一种“多做了我就吃亏”的心态在做事情。少做事情,或者更聪明点,只做性价比最高的事情,你的整个心态,整个的时间精力都放在“我怎样才能不吃亏”上,而不是“我能创造什么东西”上,因此人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时刻很少很少。
 
当然,我也觉得现在做老师的能自己作主的事情实在太少了,所以拖延、敷衍,其实是一种消极抵抗,意即好像我可以靠拖延和敷衍争取到一点点“我说了算”的主动权。
 
这种心态我自己逐渐有所觉察。正当的权利要争取,但怕吃亏的心态真的会让人的心眼变得比针眼还小,会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
 
脆弱的职业病人
 
陶勇医生在直播中列举了另外一些截然相反的病人,陶勇医生把这些人称之为职业病人。
 
职业病人就是特别特别怕视力不好,整个生活没别的事儿,就是跑医院,不停地找医生,可能情况却是不怎么严重,但怎么安慰都不行的那群患者。陶医生从医多年,接触大量病患和自己九死一生后,他发现,只有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才有可能摆脱病痛的折磨。就像面对同一朵玫瑰花,有的人看到了娇艳的花,有的人却只看到了花下面的刺,我也想拥有能看到花的眼睛和心灵。
 
最后陶勇医生讲到了医患关系,呼吁人和人之间重新建立起信任关系,这实在令我动容至极,因为他刚刚经历了信任被洞穿的极度惨烈的伤医事件。我们的陶勇医生没有被这件事情改变,他仍然是他自己,忠诚于他自己所信仰的东西。
 
陶勇是医生,所以他告诉我们怎样才叫信任医生。作为患者的话,就是选定了一个专家,就信任和专注于这一个专家,和医生团队融合在一起,去面对共同的敌人——疾病。
 
他打了一个特别恰当的比方,治疗就像在崎岖的山路上开车,六七个经验丰富的司机远不如一个司机开车稳当。
 
在和医生打交道的时候,不要老问医生我能恢复到哪个地步。因为治疗效果是很多综合因素共同起作用达到一个概率的事情,总是追问结果会把期望值当成一个指标加诸在医生身上。患者需要做的是维持平和的心态,听从医生的话,配合治疗,共同应对疾病。
 
陶医生说:“人和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它需要一个互相了解、互相观察的过程。内心打开,用实际行动交付信任,才能达成一个最大的概率。只有你百分之百地把信任交付给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和你共度难关。”
 
其实陶医生的这番肺腑之言是适用于所有关系的。
 
长期以来,我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学校、家庭、他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期望值。这种期望值要不然会对别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让别人不敢对你说真话,无法成为深层意义上的盟友;要不然这种期望值会完全不被理会,让自己产生“社会、教育、他人”等等真是糟糕透了的愤懑。而陶勇医生让我明白,个体其实可以选择成为主动交付信任的那个人。虽然信任被辜负确实是会发生的,但这并不会动摇已经被你称之为信仰的东西。
 
看完将近一个小时的视频,我深刻感受到,陶勇医生的强,不是孤胆英雄式的逞强。他有着开放的内心,交付了很多百分百的信任出去,和很多人的命运交融在一起,这些生命力凝聚在一起,深植于他的内心,所以其实是很多人在跟他一起战斗,他是切实感受得到那些盘根错节牢不可破的联结的,他能够很自然地从别人身上汲取能量,自己也能生长能量,这让他无比强大,也会让和他接触的人越来越强大。
 
陶医生在这个春天给予了我很多力量,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愿你能够一直做个白衣天使,我想,也会有天使一直守护你的。为你祈祷。
 
(全文完)
 
Lily的感想:
 
当我第一次看到有关陶勇医生的报道时,我关注到他爸爸在病床前跟他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来鼓励他度过难关,他的父母妻子多年来都一直全力支持他追求职业理想。我想,这样充满爱的家庭关系一定是他内在力量的重要来源。现在又听他讲患者故事带给他的力量,更是让我看到他的“不可思议“和“厉害”远远不只是他的聪明刻苦以及头衔、论文所带来的。
 
当代人的很多焦虑来自于做事,来自于如何多快好省地高效实现做事的目标。事情做得好就能带来力量和成就感,表现在收入、职位、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于是都努力把时间、精力围绕着各种目标来分配,公司的目标、职业的目标、家庭的目标。如果实现目标不够快、不够好,就着急。选择职业方向时候计算如何能一步也不要走错、走弯,约会的时候想着如何尽快进入婚姻,教育孩子的时候想着如何快点让孩子成才,健身的时候想着如何最快地减肥塑型。
 
但往往被我们重视不够甚至完全忽视的是发展深度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工作的关系、与身体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与做事需要追求效率不同,建立深度关系需要慢下来、需要对“此时此地”的细腻觉知,需要用心去感受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花一叶、一呼一吸。
 
深度的关系像厚重的大地,能牢牢地抓住你的根系,坚定、包容、不离不弃。当你的脚踩在这样的大地上时,即使你在做事的世界里摔得鼻青眼肿、遭遇重挫与伤害,你仍然可以从土壤中得到抚慰、滋养、疗愈,你可以慢慢地站起来,重新焕发生命力。
 
我祝福陶勇医生能够重新拿起手术刀,但无论治疗结果如何,我看到他都能继续向着他信仰的方向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我也希望,当更多的人关注建立深度关系时,世界上的信任和感恩会多一些,我们都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话题:



0

推荐

秦华

秦华

7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我是坐标美国的职业教练,曾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任风险管理总监和财务官,也拍过电影,写过专栏。我相信真正的成功就是拥有“不拧巴”的职业和人生。什么让你夜不能寐、愁肠百结?我的文字和讲座将带你抽丝剥茧,直抵内心——让梦想照进现实其实并不太难。微信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ID: Coach_Lily)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