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前几天在朋友圈发了一篇小作文,总结了我最近对愤怒的思考。有朋友建议我整理一下发在公众号,或许能让更多人产生共鸣或启发,遂成此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是完全基于我自身的体验,而不是心理学理论。


我是一个很少愤怒的人,老实说,以前对愤怒的人甚至是有评判心的,觉得愤怒令他们失去理智。面对某些令人愤怒的社会现象,有朋友问过我,“你为什么不愤怒?”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后来我自己得出了一个非常有逻辑的答案:因为我看到一些社会问题产生的必然性,虽然挑战良知,但也并没有超越人性可能的范畴。我会对此感到难过,但并没有认为其存在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所以我没有愤怒。

 

但回顾这几年疫情中在近处和远处经历的事,自己也曾有过一些愤怒的时刻,直到最近似乎达到了一个愤怒的顶峰。这让我再次去审视愤怒,去理解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1. 愤怒是求生的呐喊。 当一个人根本的安全感和底层信念被撼动甚至击穿时,愤怒是一股强大的自我保护的力量,是求生的呐喊。 我们可能想象过自己穷困潦倒、身无分文的可能性,但从没想到过有一天兜里有钱也会食不果腹、甚至流落街头;我们可能早已习惯不能自由表达的限制,但从没想过有一天深更半夜自己会被不容分辩地要求离开家、转往他处;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中个人的边界常常需要让渡给集体,但没想到个人的空间会被压缩到如此逼仄的程度;我们接受社会的管理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没想到竟会到了基本的生存只能依靠邻居守望相助的地步。 我们知道人生中充满无常,但从未想到过竟会遭遇这样的无常。 

诚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尚未经历以上种种。在以前,我们会为“远处的不幸”难过,但心里面相信这些不幸终究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但这一次,不幸如此之近、如此之意外、如此之随机,这让我们感到那个不幸的人随时可能是自己。 当然,老一辈的人可能会说,比一比过去那动荡的年代,这点事算什么呀!但在我们这代人成长的经历中,我们对此毫无经验,这完全不在我们的想象空间里,于是内心深处那道安全的墙出现了巨大的裂痕、甚至坍塌了。强烈的生存恐惧之下,我们愤怒。

 2. 对他人愤怒的共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与他人所受苦难的距离。 与苦难的距离有哪些维度可以衡量呢?这包括:你是否亲身经历过,你是否有亲友亲身经历过,你与他人所受苦难的物理距离有多近,你与受苦之人的身份有多类似,你经历过的苦难与他人所受苦难的性质有多相近,等等。 当美国发生着“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议运动时,我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那个时候说“所有人的命都是命”这个口号会让他们愤怒,直到后来爆发了“反亚裔仇恨”的抗议运动时,我才能感同身受到那种冒犯和愤怒;当美国发生冲击国会山事件时,我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有些美国人民说起这个来都忍不住伤心落泪,直到我为上海这座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城市所发生之事伤心的时候,我才理解了底层信念被冲击后的痛心。 

我越来越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理解是在情感层面上发生的。而当我们自己的经历无法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时,我们从理性上再如何头头是道的分析都只会把我们彼此间的距离拉远。所以,当我以后再遇到抱有强烈观点和强烈情绪的人,我不会首先去和他们讨论或辩论观点,而是会先问他们经历了什么。当我自己处于强烈的愤怒中,而如果此时有人来和我讲道理,那我会告诉对方,“我现在无法和你讨论,我祝福你不会经历那些苦难。” 

3. 愤怒需要被表达、被听到后,理性才有空间登场。 人在愤怒的时候确实可能会失去理智,因为愤怒的能量如此之大,占据了所有的精神空间。此时要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什么摧毁性的行为,但是一定要给自己去表达愤怒的空间。也许你周围的人跟你说,“别老关注不好的消息,去多看看正能量的东西。”你甚至还会因此而自责,就好像你的愤怒都是你自找的。 千万不要这样自我反省。物伤其类,人同此心,你的愤怒是完完全全的人之常情,是正常、合理的反应。这时候请找你信任的人去倾诉、发泄,去一起骂一骂、哭一哭。这都是可以的,也是应当的。 只有当你让这些情绪流淌出来后,理性的思考才能开始,主动的、积极的行为才成为可能。 

4.  愤怒是自我认知的绝佳入口。  当你的理性登场后,你可以问问自己愤怒从何而来:你怕的是什么?是怎样的安全感被动摇了?有什么信念坍塌了?原本对现实的哪些假设被推翻了?什么触碰到了你不可妥协的价值观?这些根本的追问都是通往核心自我的通道。 

5. 与他人分享愤怒是有意义的。 “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刷新闻,然后不停地转发,但是我这样做有什么用呢?那些人写文章有什么用呢?什么都改变不了。热度过去后,谁都不记得了。” 我听到过好几次诸如上面这样的话语,这里面透着深深的无力感。那么,即便改变不了任何现状,在公共领域表达愤怒、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愤怒有意义吗?我觉得是有的,这个意义在分享的当下就发生了。 第一层意义首先是对于自己的:我看到了自己的情绪,我允许自己向他人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我的内在得到了舒展。 

第二层意义是对于他人的:我让怀有同样情绪的他人看到同类,于是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孤单的、甚至有问题的。 第三层意义是对于社群的:物伤其类的情感表达体现了社群里人性的温度。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死守理性而过度自我审查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世界是不是很可怕? 

6. 愤怒或许被利用,但人性不可丢弃。 “也许我们看见的都是别人有意让我们看见的,我们的情绪是不是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来带节奏?” 不少善于自我反思的人会在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后担心自己是否正成为某个棋局中的棋子,不自知地散布了虚假信息、促成了某些阴暗力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近年来互联网上常常上演反转再反转的剧情,阴谋论更是甚嚣尘上,弄得善良的人们不知道该相信谁,生怕自己朴素的情感最终错付,闹成一场笑话,徒留在荒谬中对自己天真愚蠢的嘲讽。于是,人们渐渐穿上防御的外衣,变得越来越谨慎世故起来。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涉及捐款。事后内心骂过自己真没脑子,感到愤怒又受伤,甚至当时发誓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但后来再想,我能被利用是因为我心存善念,否则的话,我就变成了一个麻木的人,这不是我想要的自己。如果糟糕的事情被证明是不真实的,那我庆幸没有人真的受难。不要自责,而是需要自我慈悲。没有人有上帝视角,有几个人知道全部的真相呢? 

当然,我也从中获得了一点经验:如果自己的转发是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件事,那我需要暂停下来做一些批判性思考或者做一点求证。比如这次上海的疫情,虽然不一定能求证网上所传播的具体事件,但在几度人际关系之内找到封控中的人去求证整体的状况并不太难,那么可以借此判断具体事件的可信度。如果传播是希望更多人给当事人提供物质帮助,那就更要谨慎,最好能求证具体事件的真伪;如果无法求证,那我就局限在自己的捐助行为而不去传播。 如一位社群伙伴所说,“就是有些时候被利用了又如何呢?有什么吗?我可以继续澄清啊,帮助被误导的人回归正途啊。难道因为被伤害过就要永远封闭自己吗?难道自己做过一件错事,就要一辈子打压自己吗?不再继续往前走了吗?我们之所以进步成长,不就是通过不断犯错、不断反思完成的吗?” 是啊,如果因为害怕被利用而不再有共情、愤怒、悲伤的反应和表达,那我们岂不是失去了更多?  

最后,我会让自己远离阴谋论。阴谋论是无法证伪、自圆其说的一套逻辑,不过是用简单粗暴的故事给身处复杂动荡系统中的人提供一种虚假的把控感。 

7.  让愤怒推动自己走入真实的人群。 愤怒具备强大的能量,能够成为行动的巨大推动力。有的人被推动着变成在网上叫嚣的键盘侠、甚至暴徒,而有的人被推动着走入真实的人群中,用行动去尊重、关怀、帮助他人,成为一束光,照亮别人,安放自己。在我看来,这种爱的行为是愤怒最美的终点。 

 

话题:



0

推荐

秦华

秦华

7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我是坐标美国的职业教练,曾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任风险管理总监和财务官,也拍过电影,写过专栏。我相信真正的成功就是拥有“不拧巴”的职业和人生。什么让你夜不能寐、愁肠百结?我的文字和讲座将带你抽丝剥茧,直抵内心——让梦想照进现实其实并不太难。微信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ID: Coach_Lily)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