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Lily写在前面:今天这篇文章是推荐一本新书,这本新书对于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我见证了这本书从一个人心里的一个念头变成现实的过程,这让我再次相信:梦想是要有的,因为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很多时候是可以令梦想成真的。

 

产生这个念头的人是谁呢?是我的朋友、校友郭济莺。济莺对通识教育抱有极大的热情,学习态度特别认真,但每个学科都有浩如烟海的专业书籍,常常让人望而却步,于是她产生了制作学科导览图的念头,也就是用通俗易懂但又科学严谨的一本书来带领人们进入这门学科,并提供深入学习所需要的书籍资源。换句话说,她想用一本书给广大读者描绘出这门学科的全貌以及底层的逻辑框架,就像在高空中看到的森林全景,然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走进森林,去选择具体的树木来细细琢磨。

 

当我听到她这个想法的时候,觉得这对于广大终身学习者来说真是太棒的主意了!但如何实现呢?要做这样一张导览图是否意味着创作者需要通读这门学科的所有重要著作呢?想想就头大啊!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她的第一张导览图诞生了,而且还是我最喜欢的学科:《就这样读懂心理学》!在策划和组织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她真的读完了一书柜的书!下面这篇文章描述了她这一路的心路历程。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心理学文章和畅销书有什么不同呢?《就这样读懂心理学》会给你答案。这本书刚刚上市,我为本公号的读者们争取到了当前全网最低价,限时49元包邮,下文中有购买链接。


 

下周我还会与济莺连麦直播,面对面谈一谈她做这本书的过程中被刷新了哪些认知,直播预告晚些会发在公众号,敬请关注。



 

读不完的津巴多

 

多年前的一天,我买了一本砖头一样厚的经典心理学教科书《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当时好像是遇到了一些困惑,而又不满足于零星读过的关于心理学的只言片语,经过搜寻,发现专业人士一致推荐——读一本好的教科书吧。

 

读第一章时我就认定这是一本“对”的书,一定能刷新我的认识。我发现,“真正”的心理学,与我之前在通俗读物上了解的大不相同,不只是研究心理问题,不只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也不只是“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你”这种论调。初步了解心理学实证的科学方法、研究的多元视角以及批判性思维后,我很期待进入一个以前几乎一无所知、但充满洞见的世界。

 

但我很快就被打击了。当时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不多,而且往往是在一天的忙碌后、准备入睡前才看。进入到具体的主题章节后会遇到很多“硬”知识,很难像读那种通俗易懂的畅销书一样快速浏览。如果只挑简单、能看懂的话读,略过自己的知识盲点,那不就违背自己了解新领域的初衷了?而时间少、读得慢,就容易“迷路”,如果间隔时间稍长后再翻看几页,往往不知“身在何方”。最终,在我还没读完它时(说实话,还差好多),新的一版又出来了。

 

 

 

“我读不完一本自己很想读的入门教科书”——这事让我沮丧。而网上那么多学习达人留下了读完这本经典教材之后的收获与好评。是我阅读理解能力退化、脑子不够用了?还是我的生活节奏让我没精力再“啃”正经书?直到看到夹杂在好评中的一些 “同病相怜”的感想,比如“我计划10年内看完这本书”,或者“书很棒,但我其实并没看完”,才让我欣慰一些。

 

如何补上“通识”的课

 

其实,不只是心理学,还有很多领域是我想“补课”的。

 

我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都是经济,毕业后从事金融,一头扎进其中的一个细分专业领域很多年。读书时,一心把专业课学好;工作时,基本是“上班、加班、回家睡觉”,遇上问题钻进去解决就行。我赶上了一个“努力就有回报”的时代和环境,这一路并没有觉得自己缺少些什么。但后来当我调整了工作岗位要面对专业以外的事情,当我生了孩子后发现生活比原来多了千头万绪,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知版图中缺了太多东西,需要“补课”。

 

成年人的“补课”一般都是需求驱动的,遇到什么困难,上网查、找人问、买书看。我也是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应付人生功课。直到有一次我翻阅到一本介绍“通识教育”的书,才意识到自己应该补上“通识”的课。

 

现代社会的通识教育主要是在高校开展的、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覆盖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广泛领域,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学会更好地认知、思考、理解世界。美国英语中用“101”指代大学入门课程,比如“心理学101”、“经济学101”,是对一个学科领域的导论和综览,可供非本专业的学生选修学习,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上大学是二十多年前了,当时国内没有通识教育的概念(目前有资源投入通识教育的高校数量也有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时,处在一种简单的满足;“知道自己不知道”时,会开始寻找求知路径。回想起走过的弯路,比如读过的那些不大负责任的“畅销书”,我就会懊悔当时怎么没有鉴别力,把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的东西上面。

 

于是希望补上通识的课,将它作为终身学习的路径,不光是为应付生活中的需要与问题,也是追寻智识的乐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一种可贵的选择;而我面对大千世界中人类智慧的浩瀚海洋时却想“贪心”一点,希冀能往更深更广处探寻。

 

回到骨感的现实,我连“心理学101”——津巴多的入门书都没读完,还谈什么通识学习?也许就像以前曾经有过的各种“梦想”,想想就过去了。

 

起心动念——做通识学习的系列读本?

 

几年前有机会在一所中学给高中的孩子们上了一个学期的选修课,主题是经济与金融的入门(顺便说一句,看到他们丰富多彩的选修科目,真的很羡慕)。虽然每周只有一次课,我还是倾力投入,以自己专业所学为底,查阅大量最新的中外教材和资料准备每一次课,力求把关于经济和金融最基础的知识结合现实,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给他们听。看到他们求知和专注的眼神,我感到无限的动力和欣喜。我曾认为自己有很多“喜欢的事”(而且都“没时间做”),但事实证明,当一个兴趣能够被带有压力性质的“任务”驱动,让你把“没时间”变成“有时间”,毫无怨言地孜孜以求时,才是真正“喜欢的事”。

 

于是冒出来一个想法:我应该把自己心心念念却完不成的“通识学习”变成一个有目标、有压力的任务,比如,做一套通识学习的系列读本?

 

大部分天马行空的想法遇到“可行性”这种东西都会败下阵来。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是不是别人早就做过,能出版吗,有人买吗……

 

谁来做?请专业的人参与,非专业的人在此过程中实时反馈阅读和学习感受。别人做过吗?当然,我们能找到很多这类学习资源,除了正规的入门教科书,还有大学推出的比教材简单的通识书籍,也有不少知识类漫画书,以及这几年涌现出来的各种音频视频课程,它们都各有其特色和适用场景。

 

但我心目中也有一个我想要的产品,简单类比,就像游客中心的导览手册。每到一个从未涉足过的城市或景点,我都希望得到一本图文并茂的小小的导览手册,既有概览和路线,又对重点和特色之处展开介绍,翻阅之后便可以“心里有数”地开始自己的探索体验之旅了。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游览习惯,但它一定会对一些人有帮助。这种体量不大、阅读门槛较低、但又不失专业性和系统性的书,能帮助我们用比较少的时间先了解一个领域的基础、重点和脉络,以后不管是想进一步学习更为专业的内容,还是深入了解其中的某些专门内容,都能事半功倍。

 

怎么做、能出版吗、有人买吗——先尝试了再说。想太多的结果常常是“算了吧”。

 

回到津巴多,从心理学开始吧

 

先做什么?顺理成章的应该是经济和金融,我学过的专业,能便利地找到资源,而且还刚准备过一门课。但我不想先重复自己熟悉的领域,“读不完的津巴多”始终在召唤我。

 

即使知道“困难一定比预想的多”,困难还是会超出这个心理准备;此时只能回应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至于怎么个“多”法,只能一点一点去做出来。

 

这不再一己之力能完成的事,需要很多人的参与和帮助,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些人。有几位无条件支持我、并且具有出版、编辑等经验的伙伴加入到项目团队,一起用“学习者视角”策划、审读和反馈。我们在北大认知与心理科学学院(“心院”)招募到几位对科普写作有热情的学霸同学参与撰稿,在北大医学院找到几位既有相关知识基础又善于画画的同学,而且邀请到北大心院张昕副教授作为审稿人对内容的专业性把关(他心理学科普公众号“Dr昕理学”是个丰富有趣的宝藏)。

 

“导览手册”的样貌是在逐步的打磨中才成形的。一开始设计的是图片配上少量文字,发现纳入的知识量不够“通识”的要求;后来尝试完整的主题文章配上插画,又感觉在阅读的吸引力上仍有所欠缺;最后在“学霸笔记”的启发下,形成了“图文笔记”的模式:用尽量简明的笔记体文字,配上小插画和小专栏,力求清晰体现知识结构和要点,让读者在有限时间能够读完一个相对独立、主题完整的章节,获取一个整体印象和成就感。

 

出版物不像网络平台的文章和音视频那样能够得到读者的快速反馈,Coach Lily和她“成长部落”的小伙伴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在完成一部分章节后,我们招募了一批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进行试读,他们对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改进建议。Lily是我的大学同级校友,也是我的教练。从我刚有模糊的“做书”念头开始,她就鼓励我尝试,给我各种支持。我总感觉,她对我的信心比我对自己的信心强多了。也许对我来说,“教练实现的预言”比“自我实现的预言”更有力量^_^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读完了津巴多,还读完了一书柜的书籍和资料。智识的乐趣,比想象中的更引人入胜。

 

 

话题:



0

推荐

秦华

秦华

78篇文章 11小时前更新

我是坐标美国的职业教练,曾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任风险管理总监和财务官,也拍过电影,写过专栏。我相信真正的成功就是拥有“不拧巴”的职业和人生。什么让你夜不能寐、愁肠百结?我的文字和讲座将带你抽丝剥茧,直抵内心——让梦想照进现实其实并不太难。微信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ID: Coach_Lily)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