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金庸先生驾鹤西去,将我三十多年前读武侠的记忆都抖落了出来。这两天在恍惚之中,看着各种追忆先生作品的文章,回想儿时和武侠相伴的时光 -- 电视机前的如痴如醉,被窝中的欲罢不能,抽屉下的提心吊胆,课堂里的如入无人之境。现实中的孩子无能无力,武侠中的自己无所不能。家国天下、爱情友情、是非善恶,影响一生的价值观的种子都在彼时悄悄埋下。甚至,今年夏天的新疆之行在我心里,都是在赴一场和武侠的塞外之约。我要去亲眼看一看那个书里牛羊遍野、山花烂漫、远离江湖纷争的地方。
 
身在异国,手边无书,具体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隔着三十多年的岁月已经记不确切,无法引经据典了。但当自己在职场人生转了一大圈后,再回首,方才领会一些个中深意。记下自己的体悟,是以作为对先生的缅怀。
 
内功是什么?
 
小时候最喜欢和小朋友玩的游戏之一就是运功疗伤。两人盘腿坐下,奄奄一息之人在前,身怀绝技之人在后,手掌虚握做抱球之势,在空中抡一个圆圈后,双掌缓缓推出,直抵前人后心,半晌,前人一口淤血喷出,起死回生。
 
根据书里的描述,内功应该就是控制体内气息游走的能力吧。武林高手能让气息聚合,形成巨大的能量,又能对之收放自如,指哪儿打哪儿。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遥不可及的神话。但我最近领悟到,每个人其实都可以修炼内功。
 
在我看来,内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人凝聚内心精神能量的能力。
 
没有练过武的人是注意不到自己的气息的,一呼一吸皆是无意识的行为,不受自己控制。同样,不知道如何控制意识的人是觉察不到自己每天脑子里纷乱的思维、内心起伏的情绪都在被什么驱使,他们只是在由着生物性对环境做出被动的反应,喜怒哀乐皆无自由。
 
所以练内功一是要看到自己当下的能量都散落在何处,此为觉察;二是将这些散乱的精神能量围绕着你的目标汇集起来,将意识关注在有助于自己实现目标的地方,此为聚焦。
 
内功深厚者将免于焦虑、恐惧、空虚等内在耗散,稳定厚重,行动上专注投入、行云流水。而当控制力缺失时,或能量耗散、软弱无力;或能量向内,自伤自残。
 
我们常听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我觉得,这敌人就是自己涣散的注意力,而战胜自己就是运用内功将精神能量全部聚拢在目标上,于是一往无前,一骑绝尘。
 
武侠小说中,主人公经常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而内功猛增,但现实中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获得,无捷径可走。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你选择在哪个武功门派/专业领域中精进,你必须要有内功加持,方可成为绝世高手。
 
大师是什么样的境界?
 
高手“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假以时日,逐渐进入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从术到道,精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化繁为简,直到招数套路无迹可寻,工具武器统统卸下,留存的,全是自然本真。
 
大道至简,但简而不易。
 
从小白成长为大师,就是在学习、实践、犯错、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中,慢慢脱胎换骨,各种形式章法都内化成对事物本质的深刻领悟以及敏锐的直觉,所体现出来的是四两拨千斤的不费吹灰之力,但旁人若是亲手去掂量一下,就能感受到这里面沉甸甸的时间的份量。
 
但是,然后呢?
 
武林中人都渴望练成盖世神功,为争天下第一而前赴后继。可是武功练成又如何?打打杀杀,恩怨情仇,到头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什么令人生有意义?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小说中唯一在我脑子里刻了三十多年的一句话。
 
以前的理解是,只有为国家和民族做奉献才是真英雄,才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对人生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用以安身立命的那个武功练得炉火纯青,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不免会陷入孤独和虚无。这么说,不是因为利他的目标在道德上更加高尚、更加良善,而是我觉得,人立足于天地之间,只有和天地万物产生紧密的连接才会有归属感,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归属感只有通过服务于自我之外的对象才能获得。
 
利他的范围可以是自己的家庭、社区、国家、民族、人类、自然、地球、宇宙。目标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这样一个超越自身利益的目标,这时你才有可能体会到自我和世界的融合,达到天人合一、忘我的大心流状态。
 
但是,找到这样的目标有时并不容易。在金庸小说里,为哪一个国、为哪族的民而付出,常常会是让书中人物愁肠百结的问题。在蒙古长大的汉人、在金国长大的宋人、在宋国长大的契丹人,心之所属在哪里?刀剑指向何方才能无愧于心?
 
人能如何与自己和世界握手言和?
 
金庸笔下没有绝对的坏人。回想起来,即便在小时候黑白分明、嫉恶如仇的年龄,也不曾看到他笔下的哪个人物让我恨得牙痒痒的。用我现在的眼光再思考,他让读者看到了每个人的来路。人不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或那样的,他们成为这样或者那样都是有缘由的。我可以不喜欢某些人物,但是我可以理解他们。
 
他也让读者看到,这世上的事,很多都无法如你所愿的。
 
所有的人物里,最让我伤心的当属萧峰和阿朱。记得看到他们死的时候,我嚎啕大哭,之后难过了好久,隔了数十年想起来也还是很伤感。当时甚至一度感到愤怒,为什么把他们写得这么惨!这不公平!但是,如果把自己放在他们的角色上,也真的感到前后左右皆无路,别无选择。
 
结局虽然无比悲凉,但是萧峰、阿朱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令人唏嘘的人物被我和无数读者爱了几十年,因为金庸的笔下是充满关怀的。而这种从文字里流淌出的对芸芸众生的悲悯之心是我近几年才深有感触的。
 
我的工作让我接触到很多痛苦、挣扎的内心,那些“看着都挺好的”的面子底下都有各自的不容易和无可奈何。而最后能让他们挣脱内心枷锁、活出真我所必经的一步是:接纳自己和他人。
 
接纳自己很难,因为有那么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四周“你不够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接纳他人也很难,因为有那么多不合我意的地方,满胸口“你怎么能这样”的火气一点就着。
 
怎样才做到接纳?
 
悲悯之心。
 
悲悯意味着理解自己/他人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意味着看到自己/他人的全貌,所有的完美和不完美;意味着即使自己/他人犯过错、有一些不完美,但他们仍然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和尊重。
 
如果说“为国为民”的理想如阳光,让勇者冲入云霄,那么“悲悯世人”的宽厚包容则如滋养生命的泥土,让天下苍生有了活下去的尊严。一刚一柔,刚柔并济,生命于是充满希望。
 
从七岁的炎炎夏夜、第一次搬着小板凳看《射雕》,学着粤语唱“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到十三岁带着一副白手套在数学课上捧着不知哪里找来的发霉发脆的《侠客行》,不惑之年回望来路,那些英雄故事从未离开过我,并将以一种更深刻的关系继续与我同在。
 
先生笔下的家国情怀、历史沉浮、侠肝义胆、儿女情长、壮美山河、诗词歌赋,带给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更是成为我远游时的精神根基和力量。
 
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先生,就此别过!
 
话题:



0

推荐

秦华

秦华

7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我是坐标美国的职业教练,曾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任风险管理总监和财务官,也拍过电影,写过专栏。我相信真正的成功就是拥有“不拧巴”的职业和人生。什么让你夜不能寐、愁肠百结?我的文字和讲座将带你抽丝剥茧,直抵内心——让梦想照进现实其实并不太难。微信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ID: Coach_Lily)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