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7年2月1日,我为Coach Lily成长部落的直播活动制作了一张海报,Lily老师采用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陆续为部落直播制作了19张海报,为Lily老师的“蜕变”课程设计了推广图文、课件,还制作了一个动画片!我也因此有了一个“设计师”的新身份,成为众多“斜杠青年”中的一员。
 
2018年2月1日,我走上成长部落的直播平台,和Lily老师对话我的自我发现之旅。于我而言,这是一段“奇遇”。
 
——半面阳光
 
采访者|Coach Lily
受访者|半面阳光
文字整理|半面阳光
 
画画是“笨孩子”做的事,我要成为科学家
 
Coach Lily:回顾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对设计方面的兴趣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
 
半面阳光:兴趣好像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漫画书,对色彩比较鲜艳丰富的画比较感兴趣。
 
有一件事可能算是一个萌芽。初中的时候,高中部的同学负责制作学校宣传栏简报,这些简报会定期更换。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个班做的特别好,他们替换下来后,我觉得扔掉太可惜了,就要回去自己看了很久。
 
Coach Lily:小时候有正式学习过设计并创造过吗?
 
半面阳光:应该算创造过,但是属于小孩子的玩耍。设计没有正经学过。小学时期学过一段时间画画,是在走上“学好数理化”这个正途之前。我当时有一个深深的信念,觉得画画这些都是“笨孩子”做的事情,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笨孩子”,就不做了。(Lily点评: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有多少歪曲的信念?)
 
Coach Lily:为什么选择学习生物工程专业?
 
半面阳光:选择很随机。我当时觉得数学相关的内容太抽象,就询问上大学的哥哥姐姐,哪门专业比较轻松,不用学那么多理论抽象的东西。他们就建议学生物专业吧,可以动手做实验,然后就选了这个,有点“纯属意外”。
 
Coach Lily:选专业这种“纯属意外”好像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状况,一辈子的专业很随意地就决定了。选定了之后,我们还决心要从一而终。
 
Coach Lily:在学习生物工程的过程中,有没有遥望过自己童年的画画梦?
 
半面阳光:学习了生物专业之后,就有了一个“魔咒”,决心将来一定要从事科研工作,踏入学术界。可以说从来不曾有意识地去想过自己要画画。但是大学里还是特别喜欢买儿童绘本看,去图书馆从来不看专业书,就喜欢看一些设计类的书,比如工业设计等等,也去旁听过学校建筑设计专业类的课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在设计方面做点事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Coach Lily:其实做科研是很需要创造力的。有些时候我们看似没有经过大脑的随机选择也许在底层和你喜欢的东西是有一定关联的,但是掩藏得比较深。
 
“偶然”偏离既定轨道
 
Coach Lily:后来是怎么偏离科研道路的?
 
半面阳光:大学毕业后读研,那时候依然抱着一种“很无意识的热情”,想做研究,但后来就陷入一种“较劲”的状态,觉得不太对,所以就想知道这个专业在社会上所从事的工作和学校里的研究有什么不同。
 
有一件看似偶然的事让我最终下决心放弃读博。
 
有一次去图书馆,在还书区发现了一本书讲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书。我看完后就觉得这个很神奇。后来又从TED里看了一个讲数据可视化的系列视频。我想到平时研究过程中也需要绘制一些统计图,其实只要把数据呈现清楚就可以了,但是我就是要把它弄得好看一些。于是就找了一个工作,做生物领域的数据分析。我自学了一下编程语言,发现还可以学会,于是毕业就去做这个工作了。
 
Coach Lily:什么让你毛遂自荐来给我做海报的?
 
半面阳光:这是个很“阴差阳错”的事情。在参加完北极星工作坊之后(Lily注:半面阳光是我第一门课程“北极星”的学员),我说我要研究数据可视化方面的东西,就经常会找一些好玩的软件来用一下。有一天发现了一个做海报的工具,就试着做了一张,然后就发给老师看,老师说很好。但是发之前,我很犹豫,很胆怯,不敢想这个也可以发到老师的公众号。
 
“蜕变”推广的时候刚好是个周末,我在看一个设计网站,于是就想用Lily老师的推广文案做素材,试一下。然后就一口气做到了凌晨三点,越做越激动,然后就借着那股激动劲儿,发给老师了。如果是在白天冷静克制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发给老师看了。 
 
Coach Lily:这个我需要特别提出来:一个是我们心里想做的时候赶紧做,一个是毛遂自荐真的很重要。不要想着我算什么啊,我是一个无名小卒啊。我们想要自己的才华被世界看见,那我们要:1)做这个工作;2)让别人看见。
 
评价是别人的事情,我们不需要自我筛选。我们心里肯定有一把尺子,觉得这个事情做得好不好,但是这个东西到底值不值得被购买、被使用,这是用户决定的。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自己会把自己扼杀在摇篮中,都还没有见到天日,就放弃了。所以,你要去“见见天日”,对方说行就行,说不行就再改进。
 
Coach Lily:开始做设计之后,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做这件事,还是只是一路被我推着走的?
 
半面阳光:Lily老师给我的设计机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做的过程中,我好像不用去想到底喜不喜欢。Roger老师说这大概是一种心流的状态。做海报的时候整个人就进去了,不会考虑结果怎么样,等完成之后,感觉是出来了,回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Coach Lily:这是非常纯粹的内部驱动。很多人对“内部驱动”是有一点误解的。比如说我想要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很多人觉得这个是内部驱动,其实这还不算是纯粹的内部驱动,因为它是有结果导向的,虽然这个结果不是外部的奖励。
 
纯粹的内部驱动是什么目标、结果都不考虑的,而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就是给你的奖励。这就是一种心流的状态,你已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你完全沉浸其中,做完之后如梦初醒的感觉。这种状态可遇不可求,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进入这样一种状态的时候,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告诉你,这件事真的是你非常喜欢做的。
 
Coach Lily:我们之间建立了客户关系之后,对你的创作过程有没有影响?
 
半面阳光:最开始我听到老师要我报价,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因为能够得到老师的信任来做这件事本身,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从来没想过还能挣钱。就好像这个产品还没有成型,客户的订单就过来了,感觉像被砸中了。报价之后,感觉更想把这件事做好,但是更担心Lily老师会不满意,然后也不好意思告诉我。还有就是收到夸奖后,也很忐忑,觉得会不会人家只是客气一下。
 
Coach Lily:这是赝品焦虑。很多人被这个困扰,我们从根本上对自己不够信任。有的人说,“外界没有给我正向反馈,所以我不相信。”但是你看,外界给你正向反馈,你都会觉得这可能不真实,人家只是客气一下。所以你会从现实中找到各种证据来证明你已经相信的结论,就是“我不行”。所以,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就应该停下来想想:我为什么一直会这样?
 
还有一点,内驱和外驱的关系。本来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内驱,然后被给与了外驱,这实际上对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来说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因为外部驱动是很容易扼杀创造力的。当有外部奖励时,你会想,“我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多奖励?”或者会变成一种责任,“人家都付钱了,我怎么做才能让她觉得物有所值?”这个时候,我们就更要回到内部驱动。
 
钱建立的是一种客户关系,但是你要注意:交易完成之后,钱就要离开你的脑子,进入服务阶段,进入创作状态,不用想着钱了,要完全专注在做事情上。
 
Coach Lily:现在还会有赝品焦虑吗,相不相信别人给你的反馈是真的?
 
半面阳光:还是会有些焦虑,但是内心深处是非常愿意相信。但是还有另一种焦虑:参加了一些设计的社群,就发现里面高手如云,于是就会想自己还做这个干嘛,人家才是真的天才。
 
Coach Lily:当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这种想法,会一眼瞄准了行业的顶尖高手,一比较,发现我在什么地方啊,然后就说算了吧。这个背后,是因为我们是如此珍视这个东西,所以害怕看到自己的天赋是不够的,是没有资格做这个事情的,所以防御机制就开始说,“你别去了,这会让你伤心失望。”如果我们只是为工资单而工作的话,反而不太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还没有追求梦想的人要有一个心理准备,不是说追求梦想之后就非常轻松愉悦。其实这种自我怀疑会非常猛烈。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接
 
Coach Lily:现在设计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你未来职业的蓝图?怎么看待设计这个工作?
 
半面阳光:参加完“蜕变”一期时还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参加了“蜕变”二期后,这种感觉日渐强烈。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但是现在很坚信在这个新方向会走下去。
 
Coach Lily:现在怎么看待以前的专业?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半面阳光:有一段时间比较痛恨自己的专业,觉得是一种无意识的选择,同时发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兴趣比这个专业更大。当发现喜欢的是什么了,同时又发现最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有一种追悔莫及的感觉,很痛苦。(Lily点评:另一种反应可以是“呀!我终于在有生之年发现了自己的热爱,多么幸运啊!”)
 
现在再看,原专业跟现在的事情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原本离开科研是为了逃避做实验,但是现在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做实验这件事。
 
做实验和做设计有很多相似点。做实验的过程是验证假设,是一个尝试性的过程,做设计也是。之前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好的设计都是一挥而就的。后来做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也是尝试的过程,比如试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配色。这就让我发现,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Coach Lily:大师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追求所喜欢的事情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我们看到很好的作品其实背后是经历了很痛苦的挣扎,最后才豁然开朗。很多作家都提到过类似的创作经历。
 
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时间。如果只是试了几天,就给自己下结论了,说自己没有天赋,那什么都做不了了。我们很强调做和自己天赋一致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危险点:当你觉得这是自己的天赋所在的时候,你就会过分强调天赋的重要性,或者天赋起的作用,就会想既然是自己的天赋,那就应该很轻松就能做好。当发现不能轻松地做好的时候,就会怀疑这不是自己的天赋。
 
Coach Lily: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你说的一句话是:离开实验室之后才发现实验的重要性。然后我说人生就是一场实验。所以你做自己的品牌起的名字叫:半面的实验室。
 
半面阳光:嗯,是的。我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当时在实验室的时候,觉得太枯燥了,照顾那些细胞,就像照顾孩子一样。但是后来做“蜕变”课程视频的时候我好像找到了那种实验带来的愉快感。就像有的科学家,自己有一个想法,马上去做一个实验,就可以验证这个想法,这种感觉太棒了。我觉得做设计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Coach Lily:如果时光倒流,你带着这种思维去看待当年的实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可能那个时候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实验的本质是什么,只是在想“我一定要一个结果”,但是又没有结果,于是就陷入到这种状态。
 
半面阳光:对,当时就是很容易陷入到没有结果的悲观情绪中,没有想到负面结果也是有原因的,应该去认真回溯失败。实验教给一个人的就是:失败一百次就是专家了。
 
Coach Lily:大师失败的次数比初学者尝试的次数都多得多。追求理想的人,如果你发现你还没有足够多的失败的话,你还没有走上大师的道路。
 
所以我们可以转化一下思路:失败是一种祝福。想象有一个瓶子,专门来收集自己的失败、受到的拒绝和否定。当瓶子越来越满的时候,你离大师就越来越近了。你会非常珍视这些失败。
 
Coach Lily:回顾自己发现天赋、去实践的过程,什么方面最颠覆你的认知?
 
半面阳光:体会最深的是想象和行动是两码事。之前有想法的时候就会停留在想法上,过一段时间不做,就放凉了,不会再做了。趁着想的时候,就赶紧做起来,幸运的话,再遇到Lily老师这样的客户,那可能会创造出自己难以想象的可能性。
 
有时候回顾一下会感觉很后怕,觉得如果没有去参加工作坊会怎样?我如果没有遇到Lily老师,这个事情我八成是不会做的,因为我害怕去看到结果。
 
Coach Lily:所以我们都要特别感激我们的第一个客户,哈哈!
 
你说后怕,我觉得人生就是随机的,也许你遇到的不是我,你遇到的是别人。也许另外一些人或者机遇不会把你往平面设计上带,但是可能会带到别的方向去,但是这个核心的、底层的东西,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会把你拖到你感兴趣的东西上,但可能形式是不同的。
 
形式是偶然的,但必然的是你核心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在这里我们也要打开思路,就是你现在发现你喜欢一个事,但是后面你也可能不会一直做这一件事。
产品来了!
 
Coach Lily:说说你带来的产品吧,这个产品是什么,为什么会做这个产品,它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半面阳光:我带来一个小课程,教大家怎么做海报。一方面在部落年终总结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做了不少工作,可以分享;另一方面是完成“蜕变”的作业,设计自己的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原本是想出一个教画画的课程,后来有个同学启发了我,说不如出一个你熟悉又立马可以上手、简单易行的事情。因为在做海报上有了些积累,有很多部落的朋友时不时会问到一些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就决定出这个课程。
 
这个产品的精髓就是让人开始动手做。我自己曾经是个注重理论的人,比如做设计之前,恨不能把所有设计的理论书都看一遍,才真正开始。但是后来发现理论看得越多,就越害怕,就越不敢动手。
 
Coach Lily:这个想法也非常普遍,就是很多人在做事之前,就想我一定要把这件事给弄透了。这个有利有弊。如果要把理论学透的话,过去的理论浩如烟海,每时每刻又有新的理论出来,什么时候是个头,就无法行动了。
 
我们需要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但同时也要知道:Expertise is relative(专长都是相对的)。你可能会想我会不会误人子弟,把人带沟里了?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区分清楚哪些是原则性、方向性的,哪些是进阶性的;另一方面是相信学员,他们也是有判断力的。学员是可以挑战你的,即所谓教学相长。
 
半面阳光:我期待这个课程是一个很轻松的过程,就好像在朋友家做客一样,大家聊聊天,就把这个事情完成了。我希望不像学校学习那样枯燥,而是轻松愉悦的过程,就像小孩玩橡皮泥一样。形式是图文加语音,加上我手把手的指导,确保大家都能完成几张海报。
 
半面阳光:最后想说的话:感谢2017年能够跟Lily老师和Roger老师一起工作,感到非常非常幸福,刷新了我对工作形式、工作关系的认知。谢谢。
 
话题:



0

推荐

秦华

秦华

7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我是坐标美国的职业教练,曾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任风险管理总监和财务官,也拍过电影,写过专栏。我相信真正的成功就是拥有“不拧巴”的职业和人生。什么让你夜不能寐、愁肠百结?我的文字和讲座将带你抽丝剥茧,直抵内心——让梦想照进现实其实并不太难。微信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ID: Coach_Lily)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