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人生真相,走出内心痛苦
写在前面
本篇是诺言社区的志愿者根据一诺和我于今年4月28日的直播对话《如何摆脱负面情绪》整理而来,以几个Q&A的形式呈现,但愿对你有启发。(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诺言社区”)
Q1:如何应对教育孩子时产生的负面情绪?
Q2:因“孩子不够好”而产生的焦虑折射出什么问题?
Q3:当我们感到痛苦时该怎么做?
Q4:我们解决问题的智慧被什么堵住了?
Q5:“我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否太过主观?
Q6:为什么不愿面对人生真相?
Q7:人...
写在前面
本篇是诺言社区的志愿者根据一诺和我于今年4月28日的直播对话《如何摆脱负面情绪》整理而来,以几个Q&A的形式呈现,但愿对你有启发。(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诺言社区”)
Q1:如何应对教育孩子时产生的负面情绪?
Q2:因“孩子不够好”而产生的焦虑折射出什么问题?
Q3:当我们感到痛苦时该怎么做?
Q4:我们解决问题的智慧被什么堵住了?
Q5:“我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否太过主观?
Q6:为什么不愿面对人生真相?
Q7:人...
Lily写在前面:今天这篇文章是推荐一本新书,这本新书对于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我见证了这本书从一个人心里的一个念头变成现实的过程,这让我再次相信:梦想是要有的,因为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很多时候是可以令梦想成真的。
产生这个念头的人是谁呢?是我的朋友、校友郭济莺。济莺对通识教育抱有极大的热情,学习态度特别认真,但每个学科都有浩如烟海的专业书籍,常常让人望而却步,于是她产生了制作学科导览图的念头,也就是...
(七)2021年9月5日 -- 我对自己已无遗憾
欧文˙亚隆在所有著作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对死亡的恐惧与人生是否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你越不曾真正体验过生活,你就越害怕死亡;你的一生越是少留遗憾,你就越能平静地面对死亡。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拥有更少遗憾的人生。
在A Matter of Death and Life这本...
我这块一亩三分地里阅读量最高的是我四十岁生日时写的《四十不惑,举重若轻》。越过四十岁后,我对自己的年龄失去了敏感度。这样一晃五年,我已经站到了四十五岁的门口。
我常觉得,中点像是一个加速器,后半截总是比前半截快很多。我已经可以看到,再倏忽一下,我就会抵达“年过半百”,又是一个(假设中的)中点。这些年龄的里程碑最能激发人的感慨和焦虑。但因为我的工作总让我沉浸在自己和他人的感慨和焦虑中,对于四十五岁这...
认识一诺纯属偶然。 那时候的我对微信公众号一无所知,当然就更不知道什么是大号。记得在朋友圈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是一诺写如何在生完孩子后回到职场做“背奶妈妈”,这让我立刻想到了自己当年的痛苦经历,于是向“奴隶社会”投了一篇几年前初为人母时写的博文,有关母乳喂养。发给一诺后(是的,那时候“奴隶社会”没有专职编辑,投稿都是一诺和华章自己审的),她委婉地告诉我,“奴隶社会”注重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我的文章不太匹...
Lily写在前面:我是学财务出身的,算上读书和工作,在这个领域浸润了17年。当我转行的时候,我对财务毫无兴趣。那么,是因为财务这份工作很无趣吗?并不是。一份工作是否有趣,在于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心中是否对之有热情。在热爱这份工作的人心里,这份工作就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感谢成长部落的伙伴YM,带着她对财务工作的热情跟大家分享她的职业体验,希望对想从事或正在从事财务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提到财务,很多人可...
关注“华说职场人生”,获取有温度的干货
Lily写在前面: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先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顿于2021年10月20日去世,享年87岁。他的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为无数普通人追求人生幸福照亮了方向。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也思考了很久,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开了我对于幸福的一些根本性疑惑,让我看到幸福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只能被动等待降临的感受,而是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主动创造的生命体验,更是能够让人去...
Lily写在前面:成长部落的老朋友、本文作者Nancy7月22日在成长部落做了一次直播分享,题为“配偶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还能是好婚姻吗?”,但因为我的疏忽,现场忘记录制了。我知道好些伙伴等着看回放,实在是非常抱歉!Nancy晚些会整理出直播文字稿分享给大家。
在关系中,彼此需要似乎意味着关系的亲密,而独立总带着距离的味道。这两者是否能达到某种融合呢?在今天这篇文章里,Nancy描述了她和先生在婚姻中经过七年的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