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成长部落第44次直播,也是“你也可以是专家”栏目的第15期。本次直播我邀请了成长部落三群的薛东先生。
 
东哥在群里总是很热心地帮大家解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经历,有干货也特别温暖人心。在个人成长这个话题上,愿意沟通分享自己内心世界的男性凤毛麟角,所以我就赶紧把东哥拉来聊聊,也暗自希望能鼓励更多的男性参与这样的对话。
 
东哥在竞争激烈的IT行业工作,并在40岁的当口进行了一次大胆的转型,开启了职业的下半场。我想他的经历会对很多中年朋友们有所启发。
 

 
采访者 | Coach Lily
受访者 | 薛东
文字整理 | Jane初心
 
这篇文字稿根据直播内容有所精简,约11500字,下面是一个简要大纲。感谢文字稿整理志愿者Jane初心,感谢大家的观看与阅读。
 
中年迷失:“难道我要这样过一辈子吗?”
 
转型后的谷底:“你到底能干什么?”
 
寻求帮助:看见真实的自己
 
走出年龄的危机:让时间造就与众不同的你
 
现场问答
 
中年迷失:“难道我要这样过一辈子吗?”
 
Coach Lily:东哥,请介绍一下你的背景吧。
 
薛东:大家好,我叫薛东,目前在一家互联网私企做云计算技术培训师。一年半之前我一直在美资IT企业,做了两家一共有十几年。所以对我来讲,从大学到工作,主要经历都是在IT行业,但是这次跳槽让我从传统的IT(面向企业的数据储存服务)转到互联网,并进入一个新的工作职能。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谈一谈转型经历。
 
Coach Lily:我一开始以为你人到中年可能是从水深火热的地方跳到一个相对舒适的地方,现在知道你从养尊处优的外企跳到竞争更加激烈的民企,怎么反了呀!你是怎么想到要改变现状的呢?是有一个wake-up call(觉醒时刻),或者是陷入了某种危机吗?
 
薛东:说实话,我的wake-up call是在我转型之后才有的。我当时没有觉醒,只是比较迷失。我从一毕业就进入这个行业,做过开发、测试,也带过团队。说实话,外企在中国的一些产品项目布局里都不会有特别前沿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在海外市场比较稳定了,然后拿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来做。所以虽说我在外企也是一步一步地在上升,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难道我要这样过一辈子吗?”
 
虽然那时候老板还许诺我近期的升职,但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不太一样的事情。这背后其实还是恐惧的驱动。大家都知道IT行业是高速发展的,每天都会有新东西出来。然后你在一个传统IT行业里面会非常焦虑,看到大家都玩那么时髦的东西了,你还在那按部就班,而你的客户也在慢慢地流失。当时觉得必须投身到一个更加前沿、时髦的技术公司,才能把IT这个饭碗端得更久一点,所以开始在外面找擅长云计算的公司,结果找到了现在这家在国内做云计算做得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又是讲师的角色,就感觉是天作之合啊,太完美了!
 
Coach Lily:慢着慢着,你把这过程说得太轻描淡写了。我想对中年危机多说几句。我觉得40岁是一个神奇的年龄。如果我们看职业生涯,一般来说至少有四十多年的时间,那到40岁的时候就恰好是当中,这也是人生中一个承上启下的时刻:孩子尚在学龄,你往前一看,10年以后孩子要上大学,爸妈可能80多岁了,自己也将50多岁了。
 
你忽然觉得,终点是看得见的。
 
在你40岁之前,你虽然知道终点在那,但是感觉还是离你很远。当你到了40岁的时候,这个终点就忽然被拉近了。“人生有限”这么一个事实,呼的呈现在你面前了。这个时候,那个中年危机的声音就来了:“这就是我全部的人生吗?不行,我还要有多一点的可能性! ”所以即使没有遭遇危机,年龄本身就会让很多人猛醒。
 
好,回到IT业普遍存在的焦虑:怕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所以你当时改变的动机就是要跟上最前沿的技术,是吗?
 
薛东:对的。刚才说转型确实听上去有点轻而易举,我可以往回倒一点~~其实转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考虑的事,而考虑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你可以在一行做一辈子,我觉得都没有问题。
 
但我们中很多人或早或晚会想要转型是因为我们在进大学之前很少去独立地做选择。你选专业大多是因为容易考高分、容易找工作、听从老师和父母的建议,直到你进了大学以后,你发现这些东西不是自己喜欢的,但你还是认真学习,拿一个很好的成绩,将来找一份光鲜的工作....大部分人都是从这种路子上来的,对吧?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走到一个点上,然后忽然意识到,“唉呀,我真的不想一辈子都这样走下去,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这个人其实从小就学习还可以,但不能算学霸,是那种只能保持前10名,从来没有进过前三名的。我学到高中的时候,物理、英语学得比较好,数学正常,但是化学就完全学不明白,后来很勉强考到一个电子科技大学,当时我唯一的诉求就是千万不要让我进到一个有化学专业的学校。然后我就学了信息工程。但其实我对IT不是特别能学得明白,有很多课我都能考到90分甚至100分,但大部分是靠死记硬背。然后我毕业的时候就发现,好像学了4年也没学明白,就不太敢去毕业,于是就上了研究生,继续在学校读了两年。
 
毕业之后就一直做IT,一开始做研发、写程序,然后转到测试,就奔着一个念头说“研发太难了,我得做一个稍微容易点的角色"。测试是检查别人的,不用自己想新的东西。一直走到大概30多岁的时候,我就问自己这个问题,"在IT界混,编程又不是你的强项,那在这个行业你到底靠什么来混?"
 
机缘巧合,我刚进外企不久,因为要提高英语水平,而且英语我还是天生比较喜欢的,就找到了公司内的Toastmasters俱乐部,从那一刻起我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 说话,尤其公共演讲。因为喜欢,所以也做得蛮好的。大概到33岁的时候,有一天我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我不擅长编程,我要去做跟人有关的事情,我决定不让自己再去跟别人竞争技术方面的东西。
 
Coach Lily:我觉得你这个觉察挺宝贵的。我遇到一些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能力也比较强的人,我把他们笼统地称为学霸。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短板,而是要死磕,因为担心自己是不努力不勤奋不用心。所以我觉得你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以及接纳了自己的短处,告诉自己不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很难得。
 
薛东: 对。当我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方向,我就去注重人际关系的拓展,在公司里做了很多“不务正业”的事情,建立个人品牌,比如去参与公司羽毛球乒乓球等俱乐部的管理,做年会的主持,很多人都认识我。
 
Coach Lily:你的短处看上去是IT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你决定用“旁门左道”在IT业混下去,这个蛮不容易的。
 
薛东:其实后来我回想起来,我当时给自己埋了两个坑。第一个坑是,在IT这个行业,我所在的部门是做研发的,大部分工程师不太擅长说话,那我在这些人里面就比较容易出头,于是就给了自己一个假象,好像自己真的很行;第二坑是,当我给自己定了强化沟通这个方向后,我其实是有点刻意去逃避技术的东西,觉得反正我也不喜欢,就不看了。这实际上是有风险的。有些东西要懂到一定程度,不能说因为不是强项就完全不去理会了。
 
当时我沿这条路一直走到大概三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开始真正有机会做管理了。在外企有技术和管理两条职业发展路线,但它要求你必须把技术做到一定程度,才能去做经理。所以我当时削尖脑袋刚刚做到那个规定的技术水平就转到管理上了。
 
当经理的头两年学了好多领导力、影响力以及各种管理模型,工作蛮开心的,但到后面就有点懈怠。我做跟人沟通的事情比较自如,技术的东西我就不爱学,在外企也能混下去。就这样一切顺利但感觉无聊,又不愿意主动改变,于是就迷失了。
 
回过头看我的转型,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定位过程。我发现了我的一些优势,也在强化我的优势,但同时我也出现了一些限制性的信念,给自己埋了坑,这也是后来我完成转型后碰到非常大的一个人生的坎。
 
Coach Lily:所以你虽然接纳了你的短板,但是在IT业,这种在技术上落后的感觉还是会给你危机感。从表面上看,你转到培训讲师这个职能是水到渠成的事,但背后还是危机感驱动。
 
薛东:对。其实外企裁员还是蛮有可能。我当时想,假设今天我被裁了,我拿着简历出去找工作,我都觉得拿不出手。那我还是要去找一个可以发挥我的长处的工作吧。结果刚好遇到我现在这个单位的这个职位,它需要去拓展海外业务,要求一定要会外语,又是讲师,而且要求讲云计算,和我的目标完美匹配。于是毅然决然地投了简历,咔咔咔地过了面试。对方对我唯一的担心是年龄有点大,但还是让我进来了。
 
Coach Lily:讲师的年龄也是一个问题吗?
 
薛东:年龄在IT行业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你要对年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定要去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到底应该让自己积累些什么。人每天都会老,那你就要好好利用这个东西,别让它成为一个障碍,这个是要动脑子的。
 
转型后的谷底:“你到底能干什么?”
 
Coach Lily:似乎你的坎是在你转型以后遇到的?
 
薛东:小伙伴估计都在等这一段。我这个人其实安全感不强,做很多事情前都会做很多准备。我去现在这个公司之前也看了好多书,关于互联网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怎么做绩效管理,怎么跟人互动。但进去以后发现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在外企呆了十几年其实固化了一些东西,待人接物的方式,做事的节奏,学习能力其实都在慢慢下降,这是我自己的感受,并不是说所有外企人都是这样的。
 
进去以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培训,然后第二周就要开始出活了。我头三个月试用期其实做得还可以,提前一个月转正了。但从第四个月开始就碰到麻烦了。因为我自己可能会有一些固化的思维,觉得我应该只干讲师这摊事,但是互联网公司更多强调的是创业精神,每个人有多元的角色。你需要今天去跟财务聊一聊,明天去跟法务聊一聊,后天去拟一个合同,全是我没有做过的。我从一个写代码的,到后来连代码都不写了,每天就是跟人聊天,一下子要做这些,完全就是懵逼的,什么都做得非常慢。
 
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了自己两个障碍:一个是无法快速学习,第二个是在外企里面所养成的节奏感,没有和直属主管所期望的风格和节奏去做一个匹配,所以当时我的主管对我的工作非常不满意,然后每天就会被训。你想我一个40岁的人每天被一个主管训,有时候还当着大家的面训。我现在说起来可以谈笑风生,当时是非常痛苦的。
 
薛东:我在过了试用期以后的大半年时间,基本上每一天都是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12点或者1点,基本上没有个人时间,周末也会工作。有这么多新东西都要学,然后也不知道重点,因为领导今天让你干干这明天让你干干那,你还要做很好的时间管理才可以,而这也不是我的长处,我在外企养成了不太自律的习惯。
 
我当时非常沮丧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连一份讲师的工作都做不了吗?”产生了很深的自我怀疑。当你每天被人骂“你到底能干什么”的时候,你真的真的很怀疑自己。
 
那会儿最惨的时候,早上送完孩子坐在我的小汽车里,坐上半小时,就是不愿意迈出去上班的那一步。晚上回家跟我老婆聊,我老婆说:“我看你这工作还是不要干了,我感觉你快死了......"
 
真的想过去看心理医生,这个也不避讳,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要的。为什么会焦虑呢?就是当你完全丧失了自信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非常难,哪怕是一件在别人眼里那么简单的事情。然后因为你觉得特别难,你的动作又会变得很慢,你会拖延,于是你的绩效肯定会越来越差,别人都希望你快的时候你就很慢。就是在这种特别对抗的情况下,我就想去找一个心理医生,后来我看了一些书,开始接触一些专业教练。
 
寻求帮助:看见真实的自己
 
薛东:我当时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个独立的教练,我们很早就认识。我就联系她,我们一共谈了8次,她把我内心以前从来没有暴露的东西暴露出来。
 
我其实不是特别信任别人,而且很多时候我在跟人交互的时候是带着一些面具的。头两次谈话其实是非常不成功的,因为我当时觉得她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我花了钱但是感觉没有效果,但她是我的好朋友,我也不好意思说。于是我就拖着不去约她。
 
她后来也看出来我可能有点抵触,就写了一封很长的短信给我,意思是说,“我感觉你好像不是很信任这个谈话,如果真的不信任的话,我们可以终止这个过程都没有问题,可以退钱给你。”
 
当时她那一句话在那一刻突然就把我给点醒了:面对一个我这么信任的朋友,我竟然都没有把心中对她的这种疑惑很真诚地表达出来。然后我那天回了短信说,“咱们下次可不可就跟你好好聊聊我现在的这种感受?”从那次开始,我们俩就慢慢地找到真正的教练的节奏,她后来帮我找到了一个到现在来说也很受用的、我会一直秉承的一个东西:真实。
 
四十不惑,我特别感谢那个教练让我在40岁的时候面对真实。回想刚才我说的大半年的痛苦,其实是不真实把我拖累,为什么呢?因为我转型到了一个新的角色上,我其实是想让我自己看起来很好,不想面对我可能转型失败了。带着这种心态每天都在努力地让自己看起来不错。我去讲课怕被打低分回来挨领导骂,但是因为这种心态,我每一场培训都讲不好,客户也能看得出来我的焦虑和压力。
 
而所谓的真实,就是你要对自己有一个很正确的认识。"你现在换了新工作要从头开始学,讲不好课是正常的,别人批评你,只要不侮辱人格也是OK的"。我在那一刻就突然有放下的感觉,就不再去焦虑领导明天会不会骂我,而是重新回到“我怎么在明天能把这个课讲得比前一次好一点点,我的slide能够做得比昨天的好一点”。很多东西不懂,但是我可以找人问,我做过这个流程,那我记下来,下一次我就会做得比上次好一点,然后才开始慢慢地调整。这个过程其实不仅是教练了,还有咱们群里的很多朋友,我也去买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各种书都看,自己去找一些方法,这样大概一年的时间。
 
我再给大家爆个料。在我们公司是每半年评一次绩效。我头半年绩效是全组最差的,这对一个曾经的伪学霸来讲其实是很难接受的。我当时非常痛苦,一个40岁的人居然成了一个差等生,这种差等生的感觉真的很糟。
 
可能因为当时在被教练,在打完绩效的大概两周后,我就突然醒悟了:这顶特别差的帽子戴在你头上,你可以每天都很痛苦,觉得“我被人打了一个很差的绩效,我的人生就完蛋了”,但是你也可以说,“我戴这个帽子和不戴这个帽子有什么区别呢,我还是我,那我做我自己就好了"。
 
那一刻忽然就很坦然地去接受“很差”的这顶帽子,然后开始聚焦在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到了年底的时候我的绩效还ok,不能说是翻身,但不是最差的一个了。
 
我的这段经历大家可以当笑话听,我讲这一段是因为,有时候我看到成长群里的群友碰到的各种职场的痛苦,我真的特别能理解,我感同身受。
 
Coach Lily:我想点评下刚才东哥说的真实。我听的时候浑身过电的感觉,非常非常感动。我有一天走在小树林里,在想我做教练到底在干什么?后来我想到,其实就在帮助客户做一件事:面对真实,真实的渴望,真实的恐惧,真实的自己。即使这个真实的自己是你不想接纳的,看上去似乎不那么好。但只要你还在抵触这个真实,你就没办接触到自己的内心。
 
薛东:但是你知道吗,第一次看见自己真实的那一面的时候还挺恐怖的。你演了那么多年,你已经演得非常忘我了,你甚至都忘了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突然有人,通过某种方式让你看到那个你从来不愿意真正静下心来去看的那个自己的时候,其实还是挺恐怖的,吓自己一跳的感觉。
 
Coach Lily:对于男性我想多说两句,因为我的客户当中男性屈指可数。一方面是像你说的,男性特别想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这么多年带着很厚的盔甲生活(能够去找教练求助已经很不容易了,多少大老爷们靠喝酒扛着),在谈的过程中怎么样去卸下盔甲是个很大的挑战。我遇到过谈着谈着就消失了的客户,后来了解到对方觉得要去思考那些有关自己的问题很有压力。
 
薛东:真的,男人的思维是解决问题为导向,有问题我就会拼命想有什么解决办法。举个例子,在家里,老婆问老公说:“你咋不说话啊?”老公回答说:“没事,都好着呢。”其实内心不知道崩溃成什么样....
 
Coach Lily:让他们去思考和表达内心是非常难的事情。
 
薛东:让男人示弱本身就是在侮辱男人,但其实这个所谓的示弱也不是示弱,你就是把自己这件事说出来就好。
 
Coach Lily:实际上,当你开始示弱的时候才是你真正强大的时候。这个弱不是无能而是脆弱,就是说你能够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在场的男性朋友或者女性朋友的老公们,非常希望男性们能够意识到,通过亲友或教练的帮助去看到真实的自己一定会让你有很大的益处和发现。
 
薛东: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当你很困难的时候,你容易陷在自己那个小的思维圈子里面,这个时候外面的帮助真的能把你从那里面带出来,你真的要给自己一个机会。
 
Coach Lily:东哥你走出了这个危机之后,现在会觉得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了!
 
薛东:(没有啦)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在关键的时候总是会有贵人出现,助我一把去达到想要的结果。
 
工作到后半年的时候,我在慢慢修复自己,但其实真的特别难,有一些东西不太能够很快地改变。很多时候人们说“要么忍要么滚“”,其实到下半年的时候我并不是完全变成一个非常开心的状态,我甚至还想过要不要走,不过很幸运地,我的主管先转岗了,换了一个主管,刚好大家气味比较相投,而且我也吸取教训了,跟主管风格不一样也应该多配合。
 
职场上的那些专业的东西,跟所谓的性格都没有关系,你只要愿意做,一定能做好的,就是及时沟通,把事情做闭环,然后有一个交代,质量也能保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不要overcommit,很多时候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对于转型,我想给大家的建议,首先是一定要多准备,真的要去了解这个行业或者职能。跟业内的人士多聊一聊,到底人家内部是什么样的。很多东西看起来很光鲜背后并不是那样。
 
第二个就是真的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我记得《原则》那本书说转型一般需要至少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我现在刚好一年半了,真的觉得需要这么多时间。所以大家不要太早下结论说这工作不适合我/我转型失败。因为你把自己归零的时候一定是痛苦的。也许你年纪大了,不太能接受这种归零的痛苦。但既然你把自己归零了,那你就要有归零的心态。
 
Coach Lily:转型之初会感到没有身份了。之前的身份扔了,又暂时还没有进入新的身份,in the middle of nowhere,我当时也经历过。现在是第五年了,我才刚刚觉得自己完成转型了。
 
走出年龄的危机:让时间造就与众不同的你
 
Coach Lily:那说到时间,怎么样把时间变成我们的盟友?可以让中年人在职场中拍着胸脯说,“我就比你年纪大、比你厉害,我这么厉害不是你现在加班能赶上的,而是需要有我这么多经历才能获得。“你觉得可以怎样去积累时间的价值?
 
薛东:我想先说回我给自己埋的那个大梗。我在IT行业混了那么久,但我曾经下了结论:我不擅长编程,不擅长技术。回头看这个,我觉得是有一些限制性的东西在里面的。我做了IT培训师后必须懂技术,否则讲什么。所以我又把自己扔回那个大坑里去了。
 
我有个执念,我要搞清楚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高三那一年我听化学课,大家都在点头,就我不知道老师在讲啥;为什么到大学对IT也只能靠死记硬背混过来。我要把这件事弄清楚,以后可以教我儿子。
 
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怎么给学员搭个梯子,让他们能在一天之内从一个旧的知识体系出发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我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发现其实是有方法论的,是可以去加速的。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慢慢领会到这个了,所以我也特别开心。这也解开了我的一个很大的心结,就是我大致知道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新东西。
 
Coach Lily:就是你不会觉得说,这个我不行我就要绕着走。你可以不绕道了?
 
薛东:嗯,现在我不绕了。我记得Lily你在和高琳教练的那次对话中说到,很多人的人生愿景或使命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一直就有的东西,他把它发扬光大;另一个是过去缺乏的东西,他去追求、获得,然后带给别人。我属于后者,我带着心结在往前走。
 
Coach Lily:对,我看到了后者的力量非常强大。
 
薛东:而且这个跟时间有关。我想说,大家在人生的过程中,真的要给自己一个问题,就是到目前为止我有什么东西想弄明白,或者我想知道,我要做什么才能成为那个样子的人。这个问题可小可大,但是你要带着这种好奇心去往前走,然后会让你每天都有一些进步,然后才会让你在寻找这个人生问题答案的时候,积累出来跟别人不太一样的特质。
 
真的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但是请从你的内心出发吧,去找你真正想搞清楚的东西,因为它是你最原始的动力。你带着这个动力去学,我相信效率不会太差,也不会有什么抵触,你的时间利用起来也应该比较充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搭建新的人脉,你可以创建新的东西。总有一你回过头来看,那是我一步步走过来的路。
 
Coach Lily:说得特别好。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这和成长经历有关。而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你坐在那儿啃几本书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你用人生的阅历去寻找答案的,这就是每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时间能带来的价值。
 
刚刚东哥说到,后来发现自己也可以学IT。正好我最近有这么一个体会。我之前一直说我不喜欢金融,听别人聊金融就觉得自己是外行人。前段时间《少年时》(青少年杂志)让我写08年金融危机,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但我还是很抵触,就一直延稿,deadline过了无数次,编辑都快疯了。
 
最后我逼自己写完以后,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隔着十年的岁月回看,原来我能看得那么清楚了。过了几天,我开始听一门经济学的大师课,以前我不觉得自己会去听这样的课(虽然在学校学过很多),但课程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抓住了我,他说,“经济学是关乎人的。”我忽然意识到我以前为什么那么抵触它,因为我是从理论、模型、公式、数据的角度去学习。当我从人的角度去看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条进入的通道。
 
薛东:Lily你出了亲子财商课也出了经济学童书,如果你心底下对这个东西没有那种理解,其实是做不出来的,只是要在限制性信念上跨过那一个坎。我也想跟咱们群友说:很多时候你真要小心点,你给自己定义的不可能或者不行/不擅长,只是可能因为目前你还没有在你喜欢的东西和你认为不可能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Coach Lily:是的,现在有很多人希望通过做一些测试来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从而指导职业选择。这个要小心。不是说测试不对,而是测试非常有可能让你陷入限制性思维,尤其咱们中国人特别喜欢找标准答案,人们会更相信测试结果而不是对自我的觉察,这反而有可能束缚你去拓展边界。我个人觉得更关键的是在于发现自己的动机。
 
薛东:是的,回到我转型的事,当我不得不去面对快速学习时,我才重新去审视自己以前所谓的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自我设限。
 
如果我们来看孩子的学习,会有人能跟上学校的进度,有人跟不上。我是优等生的时候,可能是我那时的思维模式刚好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或者能接受他讲的方式。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当有些东西不匹配的时候,你会觉得很难,但是真的不要完全被它限制。我相信只要有合适的纽带把你从这里带到那里,什么都是可能的。
 
Coach Lily:我们的潜力里面到底有什么?边界在哪里?这个可能要等基因生物学家去解码。但如果你心里有火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出来的。
 
但我之前也说过,我们要接纳自己的短板,现在这个事情我做不了,that' OK,不是说非要把自己逼到一个角落死磕。我们一方面要发扬自己的长处、接纳自己的短处,但另一方面不要认为自己的短处是永久的、不可突破的限制。事实上,非常有可能你目前的短处今后会变成长处,当你有做事的内在动力,并找到一个连接的维度时。
 
我想让大家注意的是:你为什么想要通过测试来知道自己的优势?这当中是否有想走捷径的动机?
 
薛东:我的经历里面真的有这个成分。我会觉得躲在优势后面更安全。
 
回过头来说说IT行业的年龄危机。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快速学习的能力,不过这在哪个行业都是需要的。
 
不断地快速学习不是说我今天要学一个Java语言,明天学一个C语言,后天要学一个Go语言,而是说我怎么能够更快地知道这些新的东西与我有什么关系,我能用它做些什么,这其实是一个解决问题导向的思维。
 
你要去不停地去给自己铺垫职业发展路线,比如你可以成为管理者,或者从程序员慢慢变成架构师。我觉得路还是蛮宽,但这条路一定是不好走的,真的要保持一个每天去学习、沉淀、输出的状态,不停地去整合你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这样才能获得通过时间积累起来的、年轻人没有的优势。
 
Coach Lily:我们得看到有些东西就是拼不过年轻人,比如精力体力,这个是我们的生物限制,但还有其他东西确实是要拼的,是绕不过去的,但是我们得拼得聪明一点。
 
现场问答
 
1. 你的家人是怎么支持你度过最艰难的那段时光的?
 
薛东:我得夸夸我老婆,她说:“大不了你在家呆着,这个家我来养着。”我当时很感动。她不太会说很漂亮的话,但她这一句话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在那一刻,你会想,哪怕全世界不支持你,还是会有人支持你。
 
Coach Lily:你妻子告诉你,可以在一个地方歇一会儿,没关系。
 
薛东:家人的支持真的太重要了。人们说,夫妻关系在特别困难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考验,夫妻就像是组队打怪,我扛不住了你上,你扛不住了我上,两个人都扛不住了再说吧 : )
 
Coach Lily:东哥说到的这点特别好,轮流扛,只要不是两个人同时下火线就行。我也借机表白一下队友。我自己单干,有一段时间很艰难,有一天我就跟我老公吐槽,说以前在大公司这个保护伞下面,不干活是一天,干活是一天,现在我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的竞争,没有保护伞很惨,然后人家就来一句:“你不觉得我一直是你的保护伞么?”我这才真正感受到他对我的支持。
 
薛东: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我老婆比我更强大。她有时候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想辞职不干了,我就跟她说,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你的工作比我的稳定多了....
 
Coach Lily:非常真实的东哥,有压力就直说出来,才能一起去面对。
 
2. 请东哥讲讲培训师这个职业。
 
薛东:可能很多朋友都会在转型的时候考虑比如培训师、瑜伽教练、心理咨询师等,大家不要有一个误区,这些好像看起来都不错。我先讲讲培训师苦逼的地方,培训师必须不停地去学习,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东西不足以支撑他去跟客户去讲,因为通常培训内容你去跟别人讲三分你得准备到八分才会觉得踏实。然后第二个就是出差还是非常多的,因为必须得出去见人,所以对家里的照顾会少一些,压力还蛮大。
 
但是培训师的好处,因为他在不停地学习,在接收新东西的同时又可以和已经有的知识融会贯通,会有学习的快感;第二个就是,培训师每天见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环境,我觉得对人生是一种拓展,挺有趣的,也满足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转型是有风险的,你要做好思想准备,要去了解你要转型的这个角色背后那些苦逼的东西。走过的人告诉你的时候,可能都不是最真实的,你了解了以后还是要真实地去试一下,实习也好,给别人免费带课也好,只要人家愿意,你去做一做,在做的过程当中有了体感以后走出新的一步,可能会更坚实一点,别像我这样做一个断崖式的转型,差点没摔死。
 
Coach Lily:我觉得你还好,至少在沟通上你还是有积累的,你不是纯粹从零做起。
 
薛东: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一个图,叫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我走了一圈绝望之谷,但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人生是非常有益的,你掉下去的过程中才看到一个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自己,除了恐惧之外,你才开始有重新扩展认知的可能性。
 
Coach Lily:并不是说一定要掉坑人生才完整,挫折和磨难不是目的,但你在人生中自然会遇到这些挫折,你面对的方式会决定你是否能成长还是停滞。
 
3. 有没有帮助男性卸下面具的一些技巧或者方法?
 
薛东:尽量打开自己,愿意去reach out,和别人产生链接。比如我听完Lily的线下采访,我就立刻去加了她的微信,申请加入她的群。我做这些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因为我想拓展我的认知,对于男人来讲,不要觉得自己很行。当你处于克鲁格效应中“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时,你唯一能突破这个阶段的办法就是刻意地把自己扔到能够触发新的认知的环境。
 
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培训师这个职业,它推动我不停地去reach out。我自己也会参加一些高质量的群,认识一些有不同人生阅历不同行业的朋友,拓展我的认知。当你看到别人很多不同的经历时,尤其是那些关乎生死的经历,慢慢地,你的面具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你会愿意去打开自己了。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电影“阿凡达”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意义:你要和万物连接。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个体,千万不要活在你的小世界里,要融入到世界里去,你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去共生,慢慢地你的小我会变得很小,你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Coach Lily:说得特别棒!就是男性朋友可以从内而外地去打开自己,你看到的越多,你自己的面具就越来越不重要。
 
Coach Lily:那我提供一个外部的教练视角。人为什么会有盔甲、有面具?因为这让他感到安全。他为什么不敢卸下来?因为卸下来就会暴露脆弱。所以如果从外部去进入到人的内心的话,首先需要让对方感到安全。他只有在觉得自己不会被评判时,才会向你坦露心声。怎样做到这一点?你也允许自己暴露你的脆弱。
 
薛东:男人跟女人的区别就是男的一旦陷入到一个觉得要去解决问题的思路里面的时候,他会说:不要来烦我,让我在我的世界里挣扎一会儿。我对女性朋友唯一的建议就是,给他一点空间。男的就是喜欢闷着,这种闷可能会让人觉得很抓狂。但你要给他一些时间。
 
Coach Lily:谢谢东哥!也感谢大家支持今天的直播。在部落群里看着你们每天聊天我都很开心,能够敞开地聊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话题:



0

推荐

秦华

秦华

75篇文章 20天前更新

我是坐标美国的职业教练,曾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任风险管理总监和财务官,也拍过电影,写过专栏。我相信真正的成功就是拥有“不拧巴”的职业和人生。什么让你夜不能寐、愁肠百结?我的文字和讲座将带你抽丝剥茧,直抵内心——让梦想照进现实其实并不太难。微信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ID: Coach_Lily)

文章